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故事 >> 正文

一名心理战“疫”志愿者的爱心守护

作者:发布时间:2020-04-09    来源: 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3月11日,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心理学教师宋彩玲,受淄博市总工会邀请在爱工惠平台直播课程《疫情期女性心理觉察与成长》,并在互动区为大家答疑60余次,现场圈粉3400余人。此前,她还利用网络微课给鲁泰纺织集团一线职工举办了10场公益心理讲座,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听课职工超过1100人。宋彩玲是山东省总工会、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卫健委防疫情心理辅导志愿者。自疫情发生以来,她通过心理咨询电话、微信等途径,先后帮助50余人解决因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慌、抑郁等情绪问题,用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调整认知,积极应对心理恐慌

2月8日晚上10点,宋彩玲接到一位高姓女士的电话。1月中旬,高女士全家自驾游,先后去过湖南、湖北、云南等地,1月30日回到淄博,随后便接到全家居家隔离的通知。当时正值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高女士心里极度焦虑恐慌。居家隔离期间,她无时无刻不在想,自己如果传染上怎么办,每天失眠几近崩溃。

明白了高女士的困境,宋彩玲先是劝她别慌,又询问了她和家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并嘱咐她一定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随时量体温,有异常及时上报不隐瞒。宋彩玲劝慰高女士说,面对疫情,要重视但不能恐慌,要帮助自己和家人处理好情绪,调整好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才能提高免疫力。她还表示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联系自己,自己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宋彩玲在电话里与高女士交谈了40多分钟,在对方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心理干预。高女士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不合理的认知偏差得到纠正,也有了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家有高三生,要知道不做什么

“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我已经没有办法了,唉……”“慢慢说,不着急。”2月21日,宋彩玲接到一位妈妈打来的求助热线,听着电话那头着急、焦虑的声音,她耐心引导,让对方放慢语速,把事情说了出来。原来对方的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因为疫情,孩子只能在家参加网课学习。学校为了便于班级管理,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打卡报到。孩子因为睡觉晚,连续几天延误打卡。当妈妈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得知孩子未按时打卡超过规定数量时,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结果两人的关系开始恶化,孩子不但不按时吃饭,每天的网课学习也放弃了。妈妈为此万分焦急。

宋彩玲非常理解这位妈妈。高三正是孩子学业的关键期,妈妈想通过做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业以及她现在所处环境的重要性,反而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出现与自己想法背道而驰的做法。于是,她一面安抚对方的情绪,一面通过话语引导这位妈妈看清这件事情的原由,以及怎样做才是当前最合适。最后,她的一句话让对方彻底明悟,从而也迎来了事情的转机——“这个时候,知道不做什么比做什么会更有效。”

严教下的花朵,我愿给你一束光

严教下的孩子要遵守父母制定的一切规则,要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去生活,很少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一句“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我是家长,我说什么你就要听什么”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大大受创。3月1日,宋彩玲接到一位严教妈妈的来电,说自己13岁的女儿这段时间情绪低落、不稳定,而且充满不安、紧张、恐惧,吃饭吃得很少,常常半夜哭泣,总是担心同学们在背后说她的坏话。这位妈妈的话中满是内疚与自责,很后悔对孩子从小要求太过严格,本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想到是害了孩子,说着说着就痛哭起来。

凭借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宋彩玲立即觉察到这不是一通普通的求助咨询,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后果将十分严重。父母的教育方式强制性和控制性太高,导致了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太低。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与孩子在家共处的时间较长,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理防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与孩子的父母充分沟通后,她建议立刻预约专家对孩子的现状进行评估和诊断。最终,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会诊、防疫心理援助小组后续跟进,用爱心为孩子重新点燃了希望,挽救了这朵即将凋零的花朵。

焦虑中的孩子,请你放松下来

焦虑是我们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是我们应对紧急场面出现的心跳加快、紧张等现象,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防御和进步,是自我保护机制的正常反应。可是如果焦虑被不断扩大,出现紧张和恐惧,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人际关系等,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疫情发生后,13岁的小丽(化名)就表现得很紧张、很恐惧,不但天天洗澡、频繁洗手,还要求父母给家里消毒,让他们每半小时就得洗一次手。“她一遍一遍地问我,假如我们家有人感染了怎么办啊?”小丽的妈妈痛苦极了。

了解到这些,宋彩玲先是想办法稳定住这位妈妈的情绪。虽然父母已经给孩子讲解了如何正确理性对待疫情,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自我防护,可孩子还是无法从强迫性的回想中走出来,这同时也让父母感到焦虑。其实,一些行为看似是孩子的,其症结却在父母那里。解决孩子焦虑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父母的情绪要稳定,这才是家庭稳定的关键。宋彩玲教给这位妈妈两个小妙招。一是父母在家与孩子一起互动,通过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二是有情绪时直接表达出来,父母和孩子通过情绪表达,让双方都知道自己的内心变化。通过这些,双方的焦虑情绪都得到了缓解,这个家庭也渐渐稳定下来。

一通通热线电话背后是一份份信任和期待。每一条微信留言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论是凌晨5点,还是晚上11点,只要有电话或者来信,宋彩玲都会第一时间接听回复,及时帮助求助者缓解情绪,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抚,让每一个曾经被乌云遮盖的心房得到阳光的照耀。在这特殊的时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守护心灵家园,她以爱心诠释了一名心理战“疫”志愿者的使命担当。

编辑记者:陈江宁

上一条:孟力维:战“疫”之花的最美绽放
下一条:作留学生战“疫”的贴心人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506号 邮编:255300

电话:0533-2828000 / 招生咨询:0533-2348111 /2342033

  • 官方抖音号

  • 官方视频号

  • 微信公众号

淄博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24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