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故事 >> 正文

2018年学院师德标兵:宋健

作者:发布时间:2018-09-25    来源:    点击数:

宋健,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在学院的7年时间里,先后在制药与生物工程系专任教师、教务处教学项目科副科长等2个岗位工作。

宋健与职业教育结缘,还要从他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经历说起。2008年因为在科研上的突出成绩,宋健得到了国外研究机构的邀请,并经过层层选拔,入选了国家每年仅30人规模的“中国教育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CSIRO-MOE PhD Research Fellowship Program),被选派到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课题研究。一次与西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研讨会(Seminar),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TAFE学院里,学校并不严格按照专业进行划分,而是根据所学的课程进行管理;学生也不是在教室里看着黑板或PPT,而是在车间(Workshop)里忙的热火朝天;老师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亲自示范和指导。“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可能教出找不到好工作的毕业生?”他心里想。于是,职业教育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工科出身的他,更希望能够把所学的技术技能教给更多的学生。适逢淄博职业学院继续招聘引进博士,宋健就这样回到了家,开启了他的职业教育生涯。

然而,他的职业教育生涯一开始并不像他想象的顺利。由于本科、硕士、博士都是非师范专业,更没有过职业教育的经历。因此,刚刚踏上学院2009级食品营养与检测P01班的讲台,上完一节实训课下来,班长侯文慧同学还是很委婉的告诉他,“宋老师,你教给我们的这些内容挺好也挺专业的,但是我们有些地方真是听不懂。”

为什么学生听不懂?怎么样能让学生听懂?从此,这两个问题一直成为宋健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之处,也成为了日后他教学工作的快乐之源。

学生听不懂是不是因为讲的内容不切合学生学情?一方面,他开始研究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查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他开始学习姜大源老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论,逐渐懂得了要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整合)→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设计)”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并通过向胡本高老师等系里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高职教育不是本科的学科体系,而是工学结合、职业导向的教育方式。

问题的原因找到了,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听懂?学院其实早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方面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加强教学设计,一方面通过信息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教学设计,他开始跟着系里的优秀教师学习,对所讲授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从而让课程内容更加适应完成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2014年,宋健被学院推荐参加了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讲授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参赛内容获得省级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

宋健(右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他跟着系里的领导一起参加了学院2011年度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项目,并立项了“发酵罐操作仿真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受此鼓励,他们继续开发了“青霉素生产工厂”等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并获得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担任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骨干教师期间,宋健积极参与了《应用微生物基础》和《发酵制药》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并主持了《微生物检验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5年8月,宋健的工作岗位由制药与生物工程系调整到教务处教学项目科,对于毫无管理经验的普通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的科级干部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通知该怎么发?总结该怎么写?工作该怎么推动?这些老教务们轻车熟路的活,在他这里一下子就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该怎么办?宋健心里下定决心,不会就去学、不懂就去问。于是,在教务处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老教务的帮助下,他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学习、积极锻炼,逐步完成了由毫无管理经验的普通教师到教育教学管理科级干部的转变,他所在的科室也陆续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厅级、院级教学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

2016年底,学院启动了优质校申报相关工作。教务处主要牵头负责“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组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项目组申报材料的撰写工作,以及负责编制学院与标杆院校的差距分析报告。在接下来的近三个月时间里,宋健跟着教务处各级领导,和众多同事们一起,经过和五个专业群反复研讨、整改材料,利用寒假期间编制完成了“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组《申报书》和《建设方案》,并努力克服语言障碍、数据缺乏等困难,完成了与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等2所国外院校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工作,编制完成了3万余字的《淄博职业学院与标杆院校差距分析报告》。

“我个人真的没有啥成绩可说的,都是依靠部门整体的力量、是身边众多随处可见的忘我工作的同事们一起干出来的,无论在哪个岗位,我个人只是尽力去做安排给我的每件事而已”宋健说完,又和同事们一起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去了。

责任编辑:牟秀颖

上一条:2018年学院师德标兵:张含平
下一条:[教师节特辑]访教师周江:让幸福来敲门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506号 邮编:255300

电话:0533-2828000 / 招生咨询:0533-2348111 /2342033

  • 官方抖音号

  • 官方视频号

  • 微信公众号

淄博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24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