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稷下文化 >> 正文

稷下文化精神之一:兼容精神

作者: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 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稷下文化精神之一:兼容精神

稷下研究院  郭丽

战国时期,齐国统治者基于齐国政治需要,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立了一所巍峨宏大的“学宫”,招揽天下饱学之士前来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史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它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历威、宣、闵、襄,至齐王建时期结束,因位于齐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而得名。在其长达150年的兴衰历程中,云集于此的九流十家及其代表人物围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论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盛况。其出现及兴盛,不仅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从而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还丰富了齐文化的内涵,并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诚如李慎之先生在为白奚《稷下学研究》做的序中所言:“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的精神是我们可以依恃的一份遗产,当然也是需要发扬光大而予以提升的一份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不仅对于当时学术思想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时至今日,它们依然光彩夺目,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兼容、自由开放、经世致用、人文和科学等五个方面阐释稷下文化的主要精神。

兼容精神是齐文化一以贯之的主要精神之一,更是稷下文化精神的主要特征。在稷下学宫兴盛时期,曾经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术流派,汇集了天下名流多达千余人。在学术界公认的稷下学者中,荀子、宋钘、尹文、鲁仲连、田巴、貌说、邹奭等,几乎都来到过稷下,他们既有齐人,也有邹人、赵人、楚人、宋人等。司马迁描述当时盛况时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他们或讲学,或著书,或游学,或争辩,或议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盛况。该盛况的形成主要归功于稷下学宫兼容阔达的精神气度。具体而言,这一兼容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兼容精神体现在其办学方针上。

出于“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霸言》)的政治意识,田齐统治者实行了“来者不拒、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方针,打破各家门户之见,不分国籍、学派和庶鄙,广招天下有识之士前来讲学。不论个人,还是团体,都来者不拒,去者不止,政策非常宽松。如一代儒学宗师、具有“亚圣”之称的孟子曾先后两次进出稷下学宫,都受到田齐统治者的礼遇。当孟子第二次来齐时,正值齐宣王初立不久,延揽人才之时,受到宣王的隆重礼遇,被“加齐之卿相”(《孟子•公孙丑上》),为当时三卿之一。另一位儒学宗师荀子曾经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过三次学宫的“祭酒”。“祭酒”为稷下学宫之长。“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此兼容、开明的政策,既孕育了学术事业的宏阔博大、异彩纷呈,也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

其次,兼容精神体现在其学术精神上。

在稷下学宫,各派学者尽管主张不同,甚至相左,却能立足、讲学、争鸣,吐纳吸收,提升发展。这得益于其容纳百家、平等自由地对待一切学派和学说的学术精神。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均有自由发表不同学术见解的权力,而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人性之善恶、名实等话题,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和发展。如孟子和告子都是稷下学宫的学者,两人在人性论题上的看法迥然不同。当时孟子虽早已名冠天下,雄辩之才无人能及,而告子却籍籍无名,但他仍能与孟子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而丝毫不因受名气和学派力量的影响。再如荀子在主持稷下学宫时,实行了开明政策,招揽各国名流,几乎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的几乎各学派,不同学说及其流派都汇聚到这里,共存并处,取长补短,不断碰撞、交流、争辩、融合,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宽容民主的学术精神也彰显出稷下文化精神的兼容性。

再次,兼容精神体现在各学派博采众长、相互吸收、交融与发展上。

当时,稷下学者们尽管政治主张不同,学术立场各异,但他们汇聚于稷下学宫,论辩争鸣,融合交流,兼采众长,“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司马光《稷下赋》)。同时稷下学者们通过激烈的思想交锋,不仅展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和学术观点,还促进了各自思想的吐纳吸收、渗透、融合与发展,并实现各派的共荣、创新、发展。细研当时各派融合、渗透的情况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派既被其他学派所吸收,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无论稷下的哪一学派,从其学术思想中都可看到其他学派的思想踪影,由此造就了各派学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如当时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其中齐法家虽然主张以法治为主,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其法制理论与道家、儒家的理论出现了融合的趋向。再如田骈、慎到等是具有道家色彩的法家人物,《荀子•非十二子》将二人列为法家,但《庄子•天下》却将其引入道家,而《汉书•艺文志》则将田骈列为道家,将慎到列为法家,这正体现了道、法思想在稷下的融合局面。又如战国齐之“三邹子”之一的邹衍来稷下之初,“以儒术干世主”(《盐铁论•论儒》),后来他总结、融合了稷下阴阳说、五行说、精气说等学说,并将其熔为一炉,创造出新的阴阳五行学说。又如宋铣既是墨家,又是小说家,还兼具黄老学派的风采;而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博闻强记,学无所主,被称为“杂家”。还如孟子在论辩中也注意吸收了道家的“寡欲论”,来充实自己的“尽心说”;而荀子曾“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史记•儒林列传》),但因他久居齐国,通过对稷下百家之学的全面批判、吸收和改造,其思想明显带有黄老学派、管仲学派之倾向,表现出集大成的趋向。其学生李斯、韩非却成了法家最杰出的代表。这些也同样折射出稷下学宫兼容、博大的泱泱气象。

上一条:稷下文化精神之二:自由开放精神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506号 邮编:255300

电话:0533-2828000 / 招生咨询:0533-2348111 /2342033

  • 官方抖音号

  • 官方视频号

  • 微信公众号

淄博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24484号